一、交易型關系。把東西賣給顧客后,彼此間的鏈接就結束了,與消費者“相忘于江湖”。
二、產品型關系。企業以卓越的產品向消費者表達敬意,讓消費者感到物美價廉、物超所值。
三、服務型關系。企業不僅僅給消費者、客戶提供產品,而是切實為他們解決問題。
四、溫暖型關系。企業提供能夠觸動人心的服務,讓消費者因之感動。
五、光明型關系。企業的提供的產品和服務也許很簡單,但其中承載著圣賢思想的光輝,為消費者提供了一種渠道、開啟了一扇門,通過我們的產品和服務,消費者的生命可以走向光明,彼此之間建立起寬廣而深厚的鏈接。
當我們與消費者的關系達到第五種層面時,與用戶建立這份緊密而深厚的心靈鏈接,為人們的生命帶來更多溫暖和光明,就能堅實地立足當下、無懼未來。無論市場怎么改變、政策怎樣調整、國際局勢如何變化,我們永遠不會掉隊。
否則即便我們把市場看得無比清晰,面對突如其來的競爭對手時,仍舊沒有足夠的能力應對。在開發產品時,我們一定要找到消費者內心的痛點,感知其內心渴望,這需要我們通過踐行“明心、凈心”的功夫,修出一顆空靈純粹的心。
隨著市場邊界逐漸被打破,我們很難一眼看清5年后的市場格局,只有真正扎根民眾,始終與消費者走在一起,企業才有可能創造真正偉大的產品。
具體而言,比如從事洗化用品生產的企業,看到用戶對美滿家庭的渴望,就在洗衣粉、清潔劑的包裝中通過精美的小卡片、溫暖的文字為顧客提供關于子女教育、家庭生活等的一些提示,在潛移默化中為家庭注入一份溫馨和諧。
再比如做兒童藥物生產的企業,完全可以把圣賢關于家風家訓的教導引薦給客戶,幫助他們把孩子引上光明大路。